患者版     |     员工版     |     EN     |     返回首页     |     无障碍

新闻中心

NEWS

一附院开启心血管疾病全新治疗模式,顺利完成本地区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编者按:

11月20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何庚戌团队在心脏内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手术室的合作下完成了张家口地区第一例主动脉瓣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并同期完成了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的旋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手术,这类手术的开展开启了一附院心血管疾病的全新治疗模式,并进一步将本地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水平推向全国更高水平。


患者年逾七旬,既往有脑梗塞病史,一侧肢体瘫痪,体质很差,因心前区疼痛和不能平卧而入院。入院后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室明显扩张,射血分数下降。主动脉CTA检查发现:双侧髂总动脉严重钙化狭窄;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左侧冠脉回旋支闭塞、前降支重度狭窄,达80%,并严重钙化。由于患者合并症很多,根本无法耐受常规开胸体外循环下的瓣膜置换手术。

因患者高龄、心肺功能极差,主动脉钙化严重,手术风险极高。胸心血管外科团队和心血管内科团队反复讨论后认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同期一站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

经过术前准备,11月20日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由于患者高龄、右侧肢体瘫痪、长期卧床,体质很差,麻醉是第一关,麻醉科李福龙主任、邢贞主任为患者进行了麻醉由于手术的需要,麻醉的很多穿刺都和常规的位置不一样,凭借丰富的麻醉经验,常规右侧颈内静脉的置管需要改在左侧比较细小的颈内静脉,并同时完成了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为术中临时起搏导线的置入做好了准备,整个麻醉过程很顺利。

随后,心脏内科医生张鹏翔、李小宁在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方江的指导下,开始为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患者左侧冠状动脉回旋支为慢性闭塞病变,而前降支狭窄80%,且局部钙化明显,心脏内科首先给钙化的冠脉进行了旋磨处理,完后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前降支狭窄完全改善。

在完成冠脉支架植入后,外科医生进行了右侧颈动脉的解剖,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在在心室起搏下完成了主动脉瓣支架瓣膜的植入,植入后造影显示瓣膜位置良好,无返流。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瓣位置良好,植入瓣膜功能良好。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顺利返回监护室进行术后监护,1122日,患者顺利返回普通病房,由于患者高龄、体质差,可能还需要四五天的术后监护和处理就可以安排出院。


 记:

常规的瓣膜置换手术是经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直视下将病变的瓣膜切除,然后将人工瓣膜植入,在恢复心脏跳动,逐步脱离体外循环机,对于高龄、体质差、合并症多的患者来说,往往不能够耐受开胸和体外循环的打击,因此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而瓣膜的介入治疗是通过心导管技术,经由外周动脉(主要是股动脉,部分患者可采用腋动脉或颈动脉)或心尖将人工瓣膜植入主动脉瓣位置,替换人体已经严重病变的瓣膜,从而避免了开胸和体外循环对我们人体的打击,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术后两三天即可出院。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目前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正逐渐成为治疗高危患者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一些中危患者目前也考虑可以进行介入瓣膜的手术治疗,2002年法国Alan G Cribier教授开展了首例人类经导管的主动脉瓣植入手术,2010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教授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从而揭开了我国导管瓣膜置换手术的序幕。

此例病人是一个典型的高危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高龄77岁,既往脑梗塞,右侧肢体瘫痪无法活动,长期卧床,合并冠心病(回旋支闭塞、前降支重度狭窄)、双侧髂总动脉钙化伴重度狭窄,内外科一站式冠脉支架植入和同期主动脉瓣植入是最佳的治疗方式。此例患者手术过程复杂,冠脉钙化严重需要首先旋磨后才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而由于钙化严重而无法采用常规的股动脉入路进行瓣膜植入,采用了右侧颈总动脉入路,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胸心血管外科在麻醉科、超声科、心脏内科、导管室、手术室等科室的通力协作下,顺利地完成了此例手术。此手术的开展在本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启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