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     员工版     |     EN     |     返回首页     |     无障碍

新闻中心

NEWS

我院冬奥医疗保障队临时党支部举行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

为继续做好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慎始如终,保持斗志,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冬奥医疗保障队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于2月16日下午召开。会议采用线上视频的方式,我院冬奥保障指挥中心为主会场,崇礼为分会场,由应急医疗(及冬奥)保障部副主任、张家口奥林匹克颁奖广场场馆医疗官、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姚杰主持,院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全体冬奥保障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党员大会紧紧围绕“自觉践行为国争光、奉献冬奥的爱国精神”的主题展开。会上,临时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尚小领首先进行讲话,他指出,我院在崇礼参加冬奥保障的队伍中,60.7%为党员,进一步肯定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疫情常态化下的冬奥盛会,党员们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用专业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冬奥有我 请党放心”的时代篇章。随后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院办室主任王宽垒宣读了入党积极分子名单。一份份入党申请书语言质朴、字迹工整、情感真挚、态度坚定。在冬奥会赛时期间,青年医务工作者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以庄严神圣的行动标注这一难忘的青春时刻,在服务冬奥的过程中不忘初心跟党走,向着党旗指引的方向冲锋在前。

崇礼各场馆和点位保障的代表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

 

首先,云顶场馆保障人员对医疗保障工作进行了介绍。云顶场馆为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中承担比赛最多、产生金牌也最多的竞赛场馆,同时又是发生运动损伤几率最高的竞赛场馆。该场馆区域是我院派出保障人员人数最多、专业最广的点位,包括来自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胸外科、骨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专业的27名医务人员及2名救护车司机。他们分布在云顶场馆A、B区运动员医疗站、云顶场馆C区运动员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站、FOP终点以及云顶转运车组。

急诊科医生林雪容对云顶场馆A、B区运动员医疗站的工作做进行汇报。我院5名医护人员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保障队员统一编队,根据各自专业,形成了伤情救治组、气道管理组、转移固定组、疫情消杀组等。赛事开始后,因场馆疫情防控需求及国际雪联对救治的新要求,该团队将工作战线从运动员医疗站前移至雪道旁,接到救治信息后立即出动,有条不紊地对伤员展开救治,并迅速协助转运,使伤员获得优质的就诊体验。整个赛时期间,该团队共接诊伤员30人,包括运动员20人,国内外媒体人员2人,工程师1人,工作人员6人。

 

随后,云顶场馆C区运动员医疗站、急诊科医生王佳进行工作汇报。我院与河北省人民医院统一编队的5名保障队员有多次参加测试赛保障的经验,故将他们分为三组,王佳医生在云顶C区运动员医疗站,负责伤员的全面检伤、危重病人的抢救。至赛事结束,该医疗站共救治6名运动员;胃肠外科医生李磊在FOP赛道救援终点进行保障,夜间比赛室外体感温度低至零下30多度,他常常要在寒风中值守六、七个小时。为了防止药品在寒冷低温条件下失效,他始终把药品抱在怀里,保证药品能够正常使用。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黄树伟、重症医学科护士石志乔、急诊科护士吕骏卿三人在云顶C区观众医疗站,每天通勤乘车两个多小时,早晨七点不到就从驻地出发,晚上九点返回。他们准备充分、耐心细致,使每一位就诊的观众都得到了有效的诊治。

云顶急救转运组在赛事期间负责整个云顶场馆运动员训练、测试、比赛的转运保障任务,除每日进行仪器设备、急救物品的检查外,还自行录制心电图机、呼吸机等急救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流程,供大家学习掌握。在赛事开始前多次汇同滑雪医生、医疗站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了直升机救援演练。冬奥期间共转运43人,运动员19人,其中外籍16人,媒体工作人员24人,其中外籍6人。2月7日,云顶转运车组和北京市红十字会999冬奥直升机组联合行动,将一名颅骨骨折的伤员紧急转运至停机坪由直升机转运到定点医院,保障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1月31日,国际奥委会医疗和科学部主任理查德·巴吉特先生及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女士,在督导考察云顶场馆群与云顶滑雪公园医疗保障工作过程中,通过踏勘和座谈,检查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药品设备的准备情况,对保障队员严谨负责的态度给予了赞扬,认为冬奥云顶场馆的医疗保障工作已接近顶级水平。珍妮女士表示,在经历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共事后,她已建立起自己的中国医生“朋友圈”,这其中,就包括了来自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朋友们。我院医护人员熟练运用英语同珍妮女士进行交流,表示我们将会用最专业的知识、最认真的态度,全力以赴做好冬奥医疗保障工作,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我们的力量!

随后,颁奖广场运动员医疗站代表、急诊科医生杨李鹏和观众医疗站、心血管内科医生张鹏祥进行工作汇报。张家口奥林匹克颁奖广场是由我院单独负责保障的场馆,共有11人参与保障。自1月22日入驻场馆,颁奖广场的保障人员参与了场馆消防、安保、防疫等多场培训,将医疗站内部内重新优化布局,完成医疗物资分区配置、耗材、药品清点入库的工作;进一步熟悉闭环内流线和救援转运流程,对接诊流程、转诊记录、电子病例录入保存和信息审核等环节重点关注。入驻以来,他们坚持每天开早晚例会,按时清点耗材和药品,部署当天重点任务,强调纪律和疫情防控要求;每晚各点位人员对当天的医疗保障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商定解决办法,部署次日工作安排。同时也全力配合公卫领域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做好个人防护。运动员医疗站6名保障人员均为中共党员,其中重症医学科医生王磊、消化科内镜室副护士长赵松、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曹丽林三人从2020年春节抗击“新冠”疫情驰援武汉胜利归来后,又参与测试赛、冬奥会医疗保障,已经三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始终奋战在冬奥保障一线。

在场馆医疗官姚杰的带领下,保障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对赛事服务团队及各领域志愿者进行医疗救护和防疫知识培训,包括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个人防护、手卫生等内容,以上培训使大家对急救及防疫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得到加强。赛事期间颁奖广场医疗保障团队共诊治伤病员84人次,转诊11人。

我院放射科齐志民、感染性疾病科丛刚、重症医学科陈琛、麻醉科汪业铭4名滑雪医生,主要负责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场地技巧的赛道保障,每天需要站在雪地里时刻紧盯赛道七八个小时,一旦有运动员发生意外,他们就要背上重达10公斤的医疗包,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在15分钟内完成运动员伤情评估和处理,迅速转运伤员移出赛道,为比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也得到了国际雪联以及奥组委的认可。由于保障任务重,不能换岗,有时一块巧克力就是一餐,两分钟之内就要吃完,否则手就要冻僵,因此很多队员脸部都有不同程度冻伤。刚开始训练时,摔伤、撞伤也是常事,陈琛医生在去年锁骨骨折手术康复后,又迅速重返训练场。他们在整个赛事期间,把我院务实敬业的优良作风,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和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充分展现在每一场冬奥赛事保障之中,目前已救治15名受伤国内外运动员和试滑员,并以第一视角见证了苏翊鸣、谷爱凌在张家口赛区摘金夺银的全部过程,大大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也鼓舞了他们继续以坚韧不拔、医者仁心的精神奋战在冬奥第一线。

 

除了在各个场馆保障的人员,还有在非场馆点位保障的医务工作者。我院老年病科护士杜丹,作为驻扎在长城岭高原滑雪基地的兴奋剂血检官,负责运动员们的干血采集以及BT血采集。由于大多数运动员们都是从境外输入,属于集中隔离状态,她每天都需要在二级防护的状态下为每一位运动员做采样工作。并且在为每支队伍采样时都要更换新的防护服,每天穿防护服7-10个小时无形中给工作加大了难度,也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整个冬奥赛事期间,杜丹与其团队共计出任务百余次,完成了9支队伍3轮检查。

此次冬奥医疗保障队临时党支部举行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各场馆和保障点位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交流学习体会。院长张志华在会上作出指示,他对所有保障人员表示感谢,被各位医护人员的坚守精神深深感动。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忠实履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义务和责任,及时有效地进行各项医疗处置,充分发扬了一附人的精神;张院长也嘱咐大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听从统一指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注意作息规律,期待大家凯旋。

党委书记侯雅雄在此次会议最后做总结发言,他对全体保障队员的辛苦付出表示慰问和感谢。进一步强调了此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的重要意义。他号召大家要珍惜机会,发扬奉献精神,做好防疫措施,服务好冬奥会赛事。冬奥会医疗保障结束后,我们会将重点放在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上,利用好转换期,反思薄弱环节,持续整改,总结经验,并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冬奥的强大动力,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冬奥志愿服务保障的第一线。

堡垒无声,但能激发无尽潜能,党旗无言,却可汇聚磅礴伟力。今年,我院冬奥保障队员们用他们不懈的努力、快速的反应能力、专业的应急处置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们在冬奥盛会的历练中践行初心使命,砥砺实干作风,在履职尽责中彰显医者担当,圆满地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医疗保障工作。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定点保障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继续坚守一线,确保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