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是目前张家口地区三甲医院唯一集骨科临床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的科室,承担张家口、山西、内蒙等地区骨科医生的培养,是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及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即河北省目前第2个双效重点学科,是张家口市唯一面向全国招收骨科硕士研究生及授予临床硕士学位学科。本科室由新中国建国初期留日学者河北省知名专家王家鼎教授创建于1955年,是当时察哈尔省唯一西医骨科专业,也是河北省及张家口最早骨科专业,主要以手术方法对骨病、先天性骨关节畸形、骨肿瘤、骨结核等进行综合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对骨折的治疗,为张家口市及各区县、住张部队医院、山西、内蒙周边医院培养骨科骨干医生数千人。经过前辈张嗥教授、阎世魁教授的传承,目前骨科以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河北北方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张家口市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北省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杨新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以现代医学方法对骨科各种疾病进行综合治疗,为更好落实“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术带头人培养的良好氛围,科室在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下,科室取得长足发展, 2011年骨科病区下设脊柱、创伤、关节、手显(手外科、显微外科)专业组,扩展床位至100张保留至今,开展了创伤骨科(四肢多发性骨折 骨盆骨折)、脊柱外科(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损伤及病变)、小儿骨科(运动系统先天性畸形矫形术:先天性髋脱位、脊柱侧弯)、关节外科 (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及手指关节置换术)、手外科(手外伤、显微外科、大血管及周围神经损伤吻合、血管神经移植及断指、断肢再植)、骨肿瘤(四肢骨关节及脊柱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及人工假体置换、椎体置换和保肢新辅助化疗等综合性治疗)、骨病(颈椎病、颈胸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四肢及脊柱结核)、微创手术(关节镜诊疗退行性关节病、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重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为特色的诊疗。骨科年门诊量约2万人次、年住院平均2千多人次、年手术平均2千人次,科室严格执行医保农合目录内用药,严格控制人均次费用及药占比。科室拥有国内外骨科先进的仪器设备,百级净化骨科专用手术间、丹麦诱发电位/肌电图仪、日本柯尼卡多功能中央监护系统、进口CR、DR、PACS影像成像及传输系统、北京科贸X线图象存储诊断系统、日本岛津公司手术显微镜、美国GE骨骼影像分析仪、日本东芝C型臂X线数字减影系统,杜道夫及史赛克关节镜,骨科专业手术床,骨科生物力学分析仪等总价值4千多万元;还拥有外科动物实验室、外科危重病研究室、医学实验中心、微生物实验中心,学科还配备实习学生综合培训中心、外科技能手术操作实验室、手术现场转播系统、电子阅片系统、学生专用示教室。每年承担省内外特别是张家口地区骨科进修医生教学任务、全国规范化全科医师的培训及在职研究生、全国统招研究生的培养、张家口住院医生的培养、河北北方学院本、专科8个系医学生的理论授课、带教、见习及实习任务。平均每年培养各医院进修医生5名、全科医师8名、硕士研究生5名、实习学生200人。每年在张家口市承办河北省省级骨科继续教育及张家口市级骨科继续教育项目,承担者张家口市公检法司法医学鉴定、张家口市医疗事故鉴定、交通事故鉴定、工伤事故、劳动伤残鉴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国家、河北省抗震救灾任务、百万医师下乡等任务。全科共有医生20人,护理人员1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医师7人;全科医生均在国内外知名大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具有硕士学位16人,骨科每年招收来自全国的研究生考生5-6人,目前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12人已毕业获硕士学位、4人在读。骨科医护人员共发表论文215篇,其中SCI、EI、中华级系列杂志38篇,核心期刊175篇,主编、主编及参编著作18部,各级科研立项23项,获科研基金资助120万余元,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张家口科技进步一等奖6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医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次、实用新型专利4次。科室多次获得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六好基层党支部、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科室荣誉称号。骨科精神:探索、求实、创新。科室的发展方向:以微创治疗,人性化服务为宗旨的现代化科室。进一步完善生物力学实验室、手术微创化、生物工程化、人工智能化、导航技术及干细胞技术的骨科应用。